咨询电话:0571-87859897

— 龙8新闻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0571-87859897
long8-龙8

邮箱:yanghan@163.com

手机:13905188715

电话:0571-8785989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

您的位置: 首页 > 龙8新闻 > 技术文献

技术文献

龙8国际碧水安澜润河东

发布时间:2025-08-04 21:43:10 人气:

  盛夏的河东大地,水韵悠长。正在加快推进的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自北而南穿城而过,将樊村水库、安邑水库等散落水体串珠成线,形成一条碧波荡漾、会呼吸的生态走廊;自西向东绵延百里的姚暹渠盐湖区城区段干河以下渠段拓宽改造工程全线通水,先后迎接两次较大降雨,实现安全泄洪……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以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为引领,统筹推进防洪、生态、民生三大水利工程,不断夯实运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水支撑”。

  曾经,高悬头顶的河道坍塌变形、杂草丛生,每逢雨季总是令人胆战心惊;如今,修葺一新的高标准河道几乎“长”了一倍,还新建了一座5孔分水闸以应急分洪……姚暹渠永济市开张镇土桥村段,这条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千年古渠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

  作为我市重点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姚暹渠改造工程总投资6.59亿元,全长45公里,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工程分盐湖区和永济市两段实施,其中盐湖段24.9公里,投资3.94亿元;永济段20.4公里,投资2.65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均已顺利完工并实现通水。

  “这次拓宽改造,我们对渠道边坡进行精心设计,其下部采用混凝土衬砌,确保工程牢固性;上部则铺设多孔植草生态砖,绿草如茵的坡面与周边农田相映成趣。这种‘上柔下刚’的设计,既满足了防洪需求,修复了水生态系统,又保留了生态美感。”站在新筑的堤岸上,永济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杰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建筑,“你瞧,我们还新建了一座5孔分水闸,每道闸门高2.5米、宽8米,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汛期可精准调节水流,科学分洪。”

  着眼“水之宁”,筑牢河湖防洪安全堤。立足水安全,我市着力完善防洪体系,总投资2640万元的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均已完工,投资1077.3万元的2025年水库水闸及堤防维修养护、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正加快建设。同时,投资4600万余元的绛县里册峪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等两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投资1200万余元的永济市太峪口沟道中段治理工程等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太峪口沟道是涑水河的一级支流,曾因中下游3.5公里沟道淤堵严重,每逢暴雨天气山洪就变身“脱缰野马”,威胁沿线村庄。如今,在前几年完成上游段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又高标准开展的中段治理工程,正为这条“问题沟道”重塑筋骨。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箱涵施工。“现在正全力推进800米箱涵的钢筋绑扎。目前模板制作已全部完成,即将进入模板支护和混凝土浇筑的关键阶段,预计1个月内完成这段箱涵的主体施工。”冯杰说,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包括150米新建明渠、775米箱涵和2.7公里疏浚整治河道在内的完整防洪体系,为这一带的工业园区及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据悉,永济市沿中条山前沿的18条主要沟道中,已有张家窑等11条沟道得到有效整治,历史上每逢暴雨出现的洪水下山肆意横行景象已经不复存在。

  清晨的薄雾中,伍姓湖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成群的白鹭掠过芦苇荡,惊起一池涟漪。这片占地11.3平方公里的水域,正以“北方小江南”的绰约风姿,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篇章。

  “5年前这里还是臭气熏天的‘污水池’,现在成了家门口的‘小西湖’。”晨练的市民指着湖心岛感慨道。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伍姓湖曾因周边养殖排污、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饱受生态退化之苦,水质一度跌至劣Ⅴ类。转折始于2018年启动的生态修复工程,永济市投资3亿元实施退养还湿、截污纳管、生态清淤等十大工程,彻底斩断了污染源。

  在湖西岸的人工湿地群,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微纳米曝气设备。“我们采用‘植物滤床+潜流湿地’的组合工艺,对植物与微生物进行净化,就像给湖水装了个‘生态肾’。”工程负责人介绍,这片日处理5万吨的湿地,通过黄菖蒲、芦苇等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配合微生物修复技术,将使入湖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标准。最新监测显示,湿地植物恢复至338种,鸟类增至121种,消失多年的黑鹳、大天鹅重现湖面。

  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远眺,湖岸生态缓冲带绿意盎然,中条山的倒影与湖光相映成趣。如今,这里不仅风景宜人,更带动周边发展起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样本。

  围绕河湖生态修复,我市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水利工程,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总投资40.2亿元,4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实施“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5个项目,其中汾河流域稷山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汾河流域新绛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已完工,三交河万荣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汾河干流稷山段生态补水工程已开工建设,运城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一期)今年下达投资3000万元,正在进行招标工作;总投资两亿多元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城水相融,人水共生。从水患四伏到清波安澜,从荒草丛生到鸟语蝉鸣,全长13.256公里的运城市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正挥毫泼墨,酣畅淋漓地刷新着运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纪元。

  作为中心城区贯穿南北的重要生态廊道,官道河曾一度面临水系不连通、水体自净能力差、部分河段失去行洪能力、河库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021年4月,总投资25.81亿元的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北起官道河盐湖区阳倦闸,向南穿越中心城区,连接樊村水库、安邑水库、八一水库、韩信沟水库,最终与鸭子池相连,形成“一河四库”的城市生态走廊。项目主要通过河道疏浚、河库整治连通、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完善官道河防洪、灌溉、供水、抗旱、生态五大功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打造城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着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规划让城市更美丽”,立足构建城市生态水环境格局,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市水务局一班人精准策划,致力于以水为媒,以水为魂,在城市中央打造美丽、清洁、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把大美运城建设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融”的幸福宜居新家园。

  截至目前,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62亿元,占总投资的52.8%。从工程分项形象进度看,已完成两段河道一座大桥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樊村、安邑两座水库部分建成片区已对外开放,成为群众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在尊村引黄灌区信息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灌区三维模型正实时展示着永济片区3.51万亩恢复灌溉区域的动态变化。随着工作人员轻点控制台,灌溉区域立即亮起,年可用水量700万余立方米的数据清晰可见。

  “今年旱情严峻时,这套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调度运行部负责人陈晓宁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说,“通过智慧调度,我们实现了精准配水,最大限度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这座始建于1976年的老灌区,如今插上了“数字翅膀”——自2021年以来实施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累计投资1800万元,先后建成监测感知体系、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六大智能系统,实现了9级27座泵站、596个行政村的精准调度。今年1月以来,灌区已引黄河水1.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8.78万亩。

  “过去巡渠要靠双腿丈量,现在‘千里眼’帮我们盯着每一段渠道。”运城市尊村引黄灌溉服务中心信息计量部杜琳指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介绍,“在灌区451公里干支渠上,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如同‘神经末梢’,将水位、流量等数据实时传回‘智慧大脑’。今年汛期,系统成功预警3处险情,抢修效率提升70%。”

  灌区优,则农业强。尊村灌区和大禹渡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单位以来,先后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咨询、方案批复、数字孪生建设等,我市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已初具雏形。

  同时,我市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截至目前已完成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437处,受益人口58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持续推进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统筹中央、省、市、县资金,为两类供水工程配齐设施:一是为以地表水或非良好水源地下水为水源的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配备净化设施;二是为集中供水工程配备消毒设施。

  在总投资1.4亿元、覆盖全县128个自然村的临猗县农村供水改造现场,一场“智慧革命”正在推进。6月20日开工的一期工程,正为20个村实施“一户一表”改造。

  “这些村子的管网已运行十多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这次改造后,将实现管网换新、水表集中管理,依托在各乡镇设立的中控室,可通过远程监测平台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管控。”临猗县水务局水利资源管理股股长张增芬介绍说,“哪个片区用水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满村找漏点了。”

  目前,该县正全力构建农村供水“3+1”标准化体系:垣下供水区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造,垣上供水区加快规模化集中供水,南赵供水区实施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按照规划,2025年年底实现水质达标、水量充足,规模化供水率达90%以上;2027年年底实现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率“双百”目标,24小时稳定供水全覆盖。

  长河激浪起,潮涌日日新。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耀民表示,今后,将锚定“水利强市”目标,以更大力度攻难点、补短板、创亮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作出更大水务贡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tel:0571-87859897

微信咨询
long8-龙8
返回顶部
Xlong8-龙8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980205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