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yanghan@163.com
手机:13905188715
电话:0571-8785989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
发布时间:2025-07-27 19:51:42 人气: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制造业的当下,传统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效转型成为热议话题。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水集团”)作为国内水表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入简道云零代码平台,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制造业数字化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宁水集团并非普通的制造企业。作为A股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3700),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是原机械工业部出资建设的全国首家水表专业生产厂,如今已发展为集水计量产品、水务工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核心业务涵盖机械水表、智能水表、智慧水务系统等,客户群体以供水企业为主,年产值超15亿元,员工规模达1400余人。
随着业务从单一水表生产向“硬件+物联网服务”延伸,宁水集团的管理复杂度大幅提升。从产品定制、安装调试到售后保运,全链条的业务流程需要更灵活的数字化工具支撑。然而,其信息化团队仅10人,却要应对10余个外采系统的运维,数字化转型的“人手紧、需求杂”问题日益凸显。
在引入简道云之前,宁水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曾陷入困境。张益军作为集团信息总监,复盘了当时的核心问题:
系统僵化难落地是首要难题。此前上线的某品牌CRM系统虽功能全面,但无法根据企业实际业务进行个性化修改。例如,水表销售涉及大量定制化需求,而固定的系统模块难以适配,导致这套投入不菲的系统最终未能有效落地。
业务与技术“两张皮”同样棘手。业务人员熟悉水表生产、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水务服务的全流程,却不懂技术逻辑;IT人员擅长系统开发,却难以精准理解“水表检定流程”“管网漏损监测数据联动”等专业需求。沟通成本高企,最终开发的系统往往与实际需求脱节。
更关键的是数据孤岛严重。原有系统与ERP等核心系统的数据同步滞后,部分模块甚至完全脱节。比如,销售订单数据从CRM传到ERP需要1小时,生产单同步同样耗时,导致生产计划调整不及时,影响交货效率。此外,系统收集的数据与管理思路不匹配,难以支撑“以销定产”“精细化成本管控”等管理创新。
面对困境,宁水集团选择简道云零代码平台作为突破口。这款平台的核心优势,恰恰击中了制造企业的痛点:
无需专业开发能力是最大亮点。业务人员可直接参与系统搭建,通过拖拽式操作设计表单、配置流程。例如,售后部门可自主搭建“水表维修工单”表单,包含故障类型、维修进度等字段,并设置“发起人申请-技术人员派工-用户确认”的流程,全程无需IT介入。
强大的集成能力打破了数据壁垒。简道云支持标准API接口、ETL工具等,通过FDL(数据同步工具)可定时抓取ERP、OA等系统的数据。比如,将U8系统中的库存数据、生产数据同步至简道云,销售团队能实时查看“某型号智能水表的库存余量”,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快速响应客户订单需求。
灵活扩展与轻量化部署也契合制造企业需求。简道云提供上百种行业模板,宁水集团可直接复用“进销存管理”“供应商评估”等模板,再根据水表行业特性微调。同时,支持SaaS、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10人IT团队即可轻松运维,大幅降低投入成本。
在具体实践中,宁水集团以CRM项目为起点,逐步将简道云应用于全业务链条。
CRM重构成为首个突破口。项目团队采取“重启-梳理-实施”三步走策略:先组建由销售、生产、IT人员组成的专项小组,梳理出13个核心业务维度,涵盖从销售线索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再通过简道云搭建自定义表单与流程,将客户管理、订单评审、招投标跟踪等功能整合。例如,在“订单申请”流程中,业务人员可直接填写客户定制需求,系统自动关联ERP中的生产能力数据,实时反馈交货周期,避免“盲目接单”。
数据孤岛问题随之破解。通过FDL工具,简道云与ERP、OA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同步:客户信息15分钟内从CRM同步至U8,订单数据1小时内从U8传回CRM,生产进度、发货记录等关键信息无缝打通。销售团队在简道云仪表盘上可直观查看“本月销售额215.7万元”“智能水表占比30.42%”等数据,支撑快速决策。
应用场景还在不断延伸。从“干部周报”管理到“部门用车申请”,从“水表检定记录”到“售后维修跟踪”,简道云搭建的应用已渗透到运营各环节。以“干部周报”为例,中层管理者通过简道云填写工作进展,系统自动汇总形成看板,高层可实时掌握“各产品线的生产达成率”“重点客户的跟进进度”,实现管理闭环。
如今,简道云在宁水集团的数字化架构中已成为重要一环:1429个开通账号、300+日活跃用户、172个应用表单,覆盖销售、生产、售后等全链条。正如张益军所言,“简道云就像一块橡皮泥,哪里有缝隙堵哪里”。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这个案例揭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无需追求“大而全”的传统系统,零代码平台可作为“灵活基建”,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填补数字化缝隙。尤其是对于信息化团队规模有限、业务场景复杂的制造企业,零代码工具能让业务与技术真正协同,让数字化转型从“IT部门的事”变成“全企业的事”。
在智能制造加速推进的今天,宁水集团的实践证明:数字化转型未必需要巨额投入,选对工具、找对路径,传统制造企业同样能实现高效突破。
相关推荐